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一、初中地理教学采用体验式学习法的必要性

  为了能够转变学生目前的地理知识学习方式,初中地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以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堪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是建立在对于周围事物的实践认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心理感受增加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建立在学生特性特点基础上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而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本身,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学习态度。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而言,实施体验学习对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其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特点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相结合,而制定出来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更为强调地理课堂情境,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建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更为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以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知识的反馈,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体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通常所采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包括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和情景体验法。

  (一)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学习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操作程序尽量简单化,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可以有安全隐患,并要将操作的内容与地理知识内容紧密相关。比如环境和资源的地理教学内容,要让学生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在教材中有会图片显示由于资源过度开采而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水资源严重污染等等。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图片所在位置,也可以让学生拼图,以使学生对于各地的自然特点印象深刻。

  (二)社会实践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观察各种地理现象来体会地理教学内容,并引发各种思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不断地从社会体验中积累地理知识,以促进学会的学习和成长。具体而言,社会实践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可以采用社会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参观法两种方法。

  1.社会调查访谈。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社会调查访问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社会调查访谈是体验式学习中较为有效的途径。

  2.实地考察参观法。为了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的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某地区的自然风光,并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工农业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各方面因素而造成的环保问题等等,不但增强了学生对于地区的了解,还会在头脑中形成该地区未来发展设想的蓝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课堂情景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最为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学生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积极此参与到情境当中,体验地理内容并参与其中。

  1.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角色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以通过体验地理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力。学生很快地就会进入到角色当中,通过体验情境中的乐趣,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积极主动地对于未知的问题一探究竟。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上虽然已经实施了改革,以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为主,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这些地理知识仍然很抽象,要以形象思维理解这些地理知识依然很困难。诸如,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地区依赖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就会自然景观各异、文化背景不同。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风土人情的研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的画面,相应的背景音乐等等,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将初中学生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充分地利用起来。将抽象的教材内容以声像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虚拟却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使得对于地理学习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再认为学习地理是一种负担,而是可以轻松愉快地度过。这种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富有真实感,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是建立在地理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的,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学生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理解地理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提高学习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法,可以挖掘学生的思考潜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文章:重新认识游戏
·下一篇文章:体验式教学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aokaoji.cn/news/jiaoshi/15414112238B7HCKD1K5243JAK3374B.htm